外事活动中茅台酒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6日

分享至:
打印

  在秘书接待工作中,宴请与饮酒是常有的事,而宴请中的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期,大家请外交部长期从事礼宾工作的马保奉同志给大家讲一讲外事活动中饮酒的故事,既有可读性,又有启示性。 ——编 者 

  在外交宴请活动中,喝茅台酒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而外交往往会与茅台酒结下不解之缘。

  我到外交部后,一直做礼宾工作。礼宾工作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操办国宴和其他重要宴会。40年来,我经历的这类宴请不计其数,因而亲眼看到外交名人喝茅台酒的场面很多。关于他们与茅台的故事,我就从见得比较多的周恩来、乔冠华、韩叙说起。

  周总理的君子风度

  1965年,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入外交部礼宾司工作,到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在十来年的时间内,有幸多次亲历周总理主持国宴的场面。他老人家在宴席上畅饮而又不失礼仪的翩翩君子风度,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周总理酒量大,这我早就听说过。1954年4月,他出席日内瓦会议经过莫斯科,赫鲁晓夫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在当时中苏友好的气氛中,总理面对苏联领导人一杯一杯的敬酒,来者不拒,诚实干杯。苏联名酒伏特加劲很大,总理支撑不住,最后喝醉了,呕吐一地,说话也有些失控。酒醒后,他很悔恨,认真地做了自我批评,为此还专门向中央汇报了当时的情况并作了深刻检讨。毛主席安慰总理说,多喝几杯是常有的事,幸好没有发生什么政治错误,以后喝酒注意节制些就行了。据说,自那次以后总理再没有喝醉过。

  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周总理喝茅台是1967年,那是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国宴上。总理在“文革”中日理万机,忙得寝食俱废,但办事从不马虎。他在国宴上陪同外宾喝酒也很认真,很有风度。听总理说,既然喝,就不能只是应付人。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能勉强,尤其不能喝多失态。那时国宴在大会堂二楼大宴会厅举行,规模比现在大。作为国宴,那时的重要标志是上茅台酒。一瓶茅台大约可斟25—26杯。盛茅台酒的酒杯是各种酒杯中最小的那种,斟满大约有4钱。

  按照当时的礼宾习惯,外国驻华使节夫妇也应邀出席国宴。因此,在国宴上总理除同国宾及其陪同人员干杯外,还常常走到使节席,同各国使节干杯。这既是一种礼节,也是总理接近外国使节,同他们谈话、做工作的好机会。每当总理离开座位同客人干杯时,礼宾司同志、译员、宴会服务人员,都紧跟在总理身旁,各司其职。礼宾人员引导并给总理先容客人,译员负责翻译总理同客人的谈话,服务员不时斟酒。我看到,每当总理与客人互相敬酒时,总要规规矩矩喝上一小口,而不像别人那样,只是做做样子,并不真喝。我听服务员说,几十桌的宴会一圈走下来,总理总要喝干10多杯茅台,算起来差不多有半斤左右。

  有一次,大家担心总理喝酒多,伤身体,想用水代替酒,受到总理批评。总理说,这是在大家的国宴上,怎能拿水骗人!而到1974年以后,总理身体越来越差,酒绝对不能喝了,碰杯时,只举杯,不喝,但他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

  很多来访贵宾对茅台赞不绝口,总理常指示礼宾司,在贵宾房间放上几瓶茅台,或者送一些茅台让贵宾带回国。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喜欢我国茅台,每当他生日时,周总理都会让人送去茅台祝贺。



浏览次数:

Copyright @ 2023   airport.moutai.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美高美游戏官网娱乐 黔ICP备17011675号-1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